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九下反切七余切頁碼第306頁,第6字續丁孫
岨石戴土也。从山且聲。《詩》曰:「陟彼岨矣。」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土戴於石上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十八反切且渠反頁碼第761頁,第7行,第2字述
石戴土。從山且聲。《詩》曰:「陟彼岨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九下反切七余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755頁,第3字許惟賢第768頁,第5字
石戴土也。
段注《周南・卷耳》曰:陟彼𥕅矣。本亦作砠。《釋山》曰:石戴土謂之崔嵬。土戴石爲岨。《毛傳》云:崔嵬,土山之戴石者。石山戴土曰砠。二文互異而義則一。戴者,增益也。《釋山》謂用石戴於土上。毛謂土而戴之以石。《釋山》謂用土戴於石上。毛謂石而戴之以土。以《絲衣》戴弁例之。則毛之立文爲善矣。石在上則高不平。故曰崔嵬。土在上則雨水沮洳。故曰岨。許於嵬下同毛。此岨下亦同毛也。詩,《爾雅》作砠。許作岨。主謂山,故字从山。重土,故不从石。
从山。且聲。
段注七余切。五部。
詩曰:陟彼岨矣。
岨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603頁,第3字2陳昌治本第761頁,第7字3黃侃手批第583頁4說文校箋第389頁,第9字5說文考正第366頁,第15字6說文今釋第1317頁,第5字7說文約注第2252頁,第1字8說文探原第4537頁,第1字9說文集注第1943頁,第3字10說文標整第238頁,第13字11標注說文第378頁,第6字12說文注箋第3134頁,第1字13說文詁林第9165頁【補遺】第17393頁14通訓定聲第1734頁,第1字15說文義證第789頁【崇文】第3153頁16說文句讀第1250頁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21頁,第5字18古字釋要第877頁,第13字